夜茶茶是哪阵风

十足真金

战争不相信神迹,只有人是神迹


昨晚又二刷了钢锯岭,可以这样说,这是我第一次在西线无战事之外看到如此震撼人心的战场。
子弹、火、鲜血和残肢都铺天盖地,士兵们分不清自己在每一刻究竟是活着或是已经死去。电影对战争细节的描写也是下了十足的功夫,而这种直白坦率的血腥镜头比起多少慷慨激昂的呐喊无疑更能表达影片清澈的反战意识——战争就是这样,把活生生的人变成死物,变成一滩肉和骨架,变成虫鼠的食物。世上根本没有什么正义的战争,所有的夺取与胜利,与战败一样都是悲剧。

与其他战争片中的主人公相比,多斯是一个十分别致的英雄。十六年前的事故是他别致而崇高的生命观的引线,那个时候顽皮的孩子能站在峭壁边打闹,直到用砖块将兄弟抡倒在地他才意识到杀死一个人是那么容易的犯下的重罪。他站在房间里的《十诫》挂饰面前,茫茫然审度着自己。此外,成年之后他与父亲的争斗更在他心中深埋了这种“罪感”,坚决不拿起枪而上战场的信念便由此而来。

很少有人的信仰能够纯粹到多斯这样的地步。电影到中段我就开始猜想,这一定又是一个信仰理想幻灭的“摧毁型”故事,战争的疯狂和生命的极端状态能让人放弃所有道义良知,遑论信仰——然而多斯坚持了下来。原则就是原则,信仰就是信仰,哪怕被审判哪怕在战场上被刺穿,他也绝不会举起枪来杀人。
感触最多的一个片段就是多斯的朋友史密提战死,战友们纷纷撤退,多斯在他的尸体旁再次陷入迷茫。他捂着胸前的圣经问:你想让我做什么呢?我听不到你的声音。这一段电影也表现得很好,激烈的战斗声都变成了背景音,天地间好像只剩他一个,他绝望困顿着要向上帝讨一个指引——随后他就听到了战友痛苦的呼救。他眨眨眼,在那一刻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使命。

他站了起来,坚定地返回战场。

突然就想起了《1942》中的一个片段——难民在逃荒途中遇到轰炸,一个孩子被子弹打穿,神父安西满扯下自己的衣角却怎么都止不住孩子的血,于是他拿起圣经堵在了枪口上——他仰起头,不知是绝望多些还是愤怒多些,他问:“主啊,你看得到吗,你都看见了吗?”可又能怎么办呢,求诸神或求诸己,这都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挽回的苦难。好在在多斯的故事中,他总还有力量去祈祷“让我再救一个”,他总还能拯救一些人,为这个世界做一些改变。
当他不眠不休救下75位战友后终于攀下钢锯岭,整支队伍都感佩崇敬地拥向他,每个人都想拍拍他的肩膀——他们曾经那样鄙夷多斯的信仰,而今天多斯向他们展现了真正的神迹。自惭形秽与感激涕零这样的感情表达起来也都太显得浅薄了,什么都不及战士们一天之后再上钢锯岭时那一句“我们在等列兵多斯为我们祈祷”让人感慨。

与美式电影的一贯套路一样,片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光辉被放至无限大,然而这种展现没有让人产生丝毫反感,原因大概是这本身就是真实的故事。甚至历史上的多斯表现得比影片中更加英勇无畏——他拒绝摘下会被日军当作靶子的红十字袖章、在距离日军阵地十米之外的地方拖回伤员、重伤之后将担架让给战友自己爬回急救站……最戳泪点的是影片最后对多斯的访谈影像——老人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和骄傲,讲述着已经在电影中表现出来的那个桥段:“那时我用水壶里的水给他冲洗眼睛上的血迹,他睁开眼,对我惊喜地笑:‘我以为我瞎了!’”

原来最动人的是历史的真实,是人们惊讶并觉得自己可以认同于这样的事——在一切绝望毁灭与破碎面前,只要心怀信仰,就可以有所依靠,世界就还是可以被拼凑回原样——这种信仰与宗教无关,值得相信的是人的力量。

评论

热度(12)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