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茶茶是哪阵风

十足真金

关于《红岩》的现实意义

看到这期的推书有《红岩》,恰好手头的另一本书还没看完,这期就码几句红专正好了。


这本书对我来说已经挺算是遥远,最后一次读它大概是五年前,对于一个中二的愤青少女(笑)来说那的确是最合心意的读物,那时流的眼泪和虔诚摘的笔记,现在想起来仍然是真挚的。再去回想它,除了斗争,我能想到的是这么几样:甫志高叛变前给妻子买的牛肉条,江姐的红棉袄,刘思扬飘在地上的情诗。
那个年代我们最不缺的大概就是英雄,尽管英雄们在舍生忘死之前一定没有存了“成为英雄”的念头。我们缺的大概是一点回旋的余地,或者可以说,这本书不是“神”便是“鬼”,少了一些“人”的味道。从犄角旮旯里拣出一点不分政治立场的温情牢记于心,都要担忧作者是不是埋了深刻的隐喻。


一整本书如果都成了苍蝇和战士,那它就只是特定时代的宣传品而不再是文学了。

但我一方面反感这种形象塑造的脸谱化,一方面又十分支持这种作品的流传。一面旗帜下成长的一代人选择一个立场的记忆,选择群体记忆中的英雄和仇敌,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思想大方向上的一致可以保证群体行动的高效,这总要比政治选择千差万别思想处于无序的自由要好太多了,起码在当下是这样。


好像触及了如今年代剧的一点困窘境地,怎样表现英雄和反派,在坚定政治立场的前提下让人物鲜活得各有爱恨。在这个问题上,伪装者、北无战、红色,在我看来都做得足够出色。


想起高中时收集作文素材,同桌讲了一个“48小时沉默,给人性一点回旋的空间”,大意如此:二战时期英国特工受训时被要求,如果被俘,在各种逼供手段下保持48小时沉默给同伴以脱身的时间,其后就可以招供。这件事记到如今,只觉得在鲜血淋漓的战争史中突然出现了一个挣扎的余地,原来这样可以被原谅,原来战士和苍蝇之间,他们还可以选择成为一个不那么坚定、熬不过漫长折磨、心中惦记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普通人。


以上是本期不太切题的胡言乱语,赶在截止前最后10分钟交作业十分惭愧,另,希望这番幼稚言论不至于被查水表(笑哭)

评论(3)

热度(208)

  1. 共1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